1個月9場賽事,比中超還密集,利物浦皇馬是怎樣做到的


現金版體驗金

從10月24日起,中超又開啟“一周雙賽”模式。本賽季中超因為開賽晚、賽會制以及疫情補賽等因素,

雷神試玩

有些賽程排得比較密,球員受傷情況也較以往嚴重。這對長期習慣踢舒適足球的中超球隊來說,的確是不小的考驗。教練抱怨,球員訴苦,一些媒體對一周雙賽也頗有微詞。
但如果就此認為一周雙賽很苦很受傷,那就大錯特錯了。
一、與中超相比,歐洲賽事密集得多
先看看五大聯賽球隊有哪些賽事吧:
(1)聯賽。除德甲是18支球隊以外,英超、意甲、法甲、西甲都是20支球隊。20支球隊,意味著每個賽季僅聯賽就要踢38場。
(2)杯賽。需要頂級聯賽球隊參加的杯賽,

RSG電子試玩

英格蘭2項:足總杯、英聯杯,其余國家為1項,如西班牙國王杯。至于每支球隊參加的具體場次,取決于它的成績,因為杯賽都是淘汰賽。

(3)歐戰。目前有歐冠、歐聯、歐協聯3項賽事。凡有資格參賽的球隊,不算附加賽,光小組賽就要踢6場,進入淘汰賽則再增加2至7場不等。
另外,世俱杯尚未改制(原定2021年改制,首屆由我國承辦,因疫情推遲),參賽球隊和場次都少,姑且忽略不計。俱樂部的友誼賽多安排在休賽期,也不納入統計。
我們就以聯賽、杯賽、歐戰算一筆贏賬:每年52周,扣除夏季休賽期(這期間逢雙年分別舉辦世界杯或歐洲杯)、國家隊比賽日等,一個賽季實際用于安排俱樂部賽事的時間不會超過40周,只夠滿足每周一場的聯賽需要,杯賽、歐戰都必須通過一周雙賽來解決。
二、論比賽強度,中超與歐洲賽事更不可同日而語
我這里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可以用來做參考:甲A之前的老甲級聯賽,16支球隊,每個賽季分4個階段以賽會制方式踢雙循環賽,第1、3階段各踢7場,

濕婆傳說

賽程為半個月;第2、4階段各踢8場,因一半球隊要換賽區,中間休息3天,賽程在20天以內。基本上都是2天1場比賽。這個比賽密度,恐怕連歐洲球隊也受不了,這就不得不涉及另一個問題了。

球員是否辛苦,是否更容易受傷,除了看賽事密度,還要看比賽和訓練強度。
從比賽強度上說,無論是凈比賽時間還是球員跑動距離,中超都比人家差一大截,這是不爭的事實。老甲級聯賽之所以能2天進行1場比賽,跟比賽節奏慢、強度低有很大關系。
訓練強度就不太好比較了,不同教練有不同訓練思路,但這里有一個訓練的科學性問題。一般來說,

捕魚遊戲

賽事密集的時候,訓練量至少主力球員的訓練量肯定是要降低一些的。
但真正對球員“傷害”大的并不是比賽訓練的密度或強度,而是其持續性均衡性。比如馬拉松選手,每天堅持跑10公里不會覺得特別累,也不容易受傷,但如果2個月不訓練,一下子拉出去比賽,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我覺得,之所以近期很多球隊“傷病滿營”,跟平時包括疫情特殊時期疏于訓練和臨戰突然加碼直接相關,一周雙賽不應該成為替罪羊。
三、利物浦皇馬是怎么做的
如果慢節奏的中超球員還叫苦叫累,那歐洲球員干脆都別活了。
上賽季,利物浦一共踢了63場正式比賽,皇馬踢了56場。

中超因為疫情壓縮賽事,“雙冠王”山東泰山也只踢了29場正式比賽,上海海港踢了30場(比山東泰山多1場亞冠資格賽),廣州隊雖然踢了6場亞冠小組賽,但足協杯成績不佳,也只踢了29場正式比賽。這就是中超前三名的比賽場次。
本賽季中超球隊增加到18支,且需踢滿全部34輪,比賽相應增加。其中6月3日開始的第一階段比賽是迄今為止賽程最密集的。6月份山東泰山有7場賽事,比賽日分別為:3日、8日、12日、16日、21日、25日、28日。

而剛剛過去的10月份,

線上娛樂城推薦

利物浦共進行了9場比賽,其中英超6場、歐冠3場,比賽日(北京時間)分別為:1日、5日、9日、13日、16日、20日、22日、27日、30日,賽程最密的2場比賽中間只間隔1天。皇馬的賽程大同小異,也是1個月9場比賽。
那么利物浦皇馬都是怎么踢的,球員不輪換嗎?輪換是有的,但不多。首先他們對聯賽都比較重視,因為這關系到下賽季歐戰資格,一般都盡遣主力出場。所以盡管西班牙人在西甲屬于弱旅,武磊仍有機會與梅西、本澤馬等同場競技。其次即便輪換主力,一般也選擇杯賽前幾輪或歐戰小組賽且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輪換。杯賽、歐戰多安排在周中,輪換球員是為了保證周末聯賽的陣容強大。至于到了杯賽或歐戰的關鍵時期,主力球員也只好硬扛了。第三越是豪門俱樂部越重視板凳深度,這也是出于輪換球員特別是遞補受傷球員的考慮。
四、小結
在五大聯賽,一周雙賽是常態,球隊越強賽事越多。隨著中超擴容、賽事增加,特別是若想在亞冠爭一席之地,中超球隊必須盡快適應這種賽程密度,別再拿一周雙賽來說事了。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