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臺海局勢?澳大利亞準備好了?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達頓11月13日表示,如果華盛頓采取行動保衛臺灣,澳大利亞不加入美國盟軍的行列將是“不可想象的”。澳防長揚言“保臺”的言論隨即吸引了《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的注意。胡錫進強硬回應道,如果澳大利亞軍隊來臺海周邊參與作戰,那么中國不將澳軍目標列為猛烈攻擊對象同樣是“不可想象的”。胡錫進表示,如果澳軍真的認為自己和美軍“天下無敵”,那么就做好為臺灣和虛幻的霸權目標犧牲的準備吧。達頓作為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本應該以本國民眾的福祉和國防環境的穩定為先,然而從實際行動上看,這位國防部長先生似乎更擅長炒作輿論話題,不論是渲染中澳開戰還是揚言“保臺”,達頓表現得都像是一位諳熟政治游戲規則的政客而不是沉穩有力的國防部長。
保臺?澳軍的能力恐怕辦不到!
“保臺”?達頓說了不算!
在澳大利亞國內,政府在制定涉臺政策時存在兩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群體,分為旨在不斷強化所謂“澳臺關系”的實質派以及尋求澳大利亞自主決策的自主派。澳大利亞借助美澳之間的同盟關系能夠與臺灣之間形成利益往來,故實質派認為為了最大程度強化澳大利亞在印太地區的安全利益,主張不斷提升“澳臺關系”熱度,以保證自己能夠“死死綁在美國人的戰車上”。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包括了當下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達頓以及外交部長馬里斯·佩恩。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既追隨美國又對中國大陸強硬的政策來實現美澳關系的強化,這一政策觀點廣泛存在于澳大利亞的傳統親美集團之中。然而,即便是澳大利亞國內主張強化“澳臺關系”的聲音不絕于耳,但澳大利亞對臺政策制定和形成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卻不在這些人手上。澳大利亞國內還存在著主張從本國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自由確定政策方向的自主派,這些人雖然數量上不多,卻把握著澳大利亞國民經濟的各個要害部門,同時還團結了包括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內的一系列重量級人物。他們主張不盲目追隨美國,而是試圖開辟一條“澳大利亞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中間路線”。
澳方在對華認知上存在失策
達頓言論凸顯澳方對華認知失策
當前中澳關系中的確存在一些尖銳的問題,其中不少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從根源上說,
QT電子仙境傳說試玩
中澳關系進入發展波動期是因為澳大利亞不斷挑戰中國重大和核心利益,迫使中國不得不采取對應手段而導致兩國關系出現消極變化。澳大利亞當局對華認知失策導致了其在涉華政策上使用了一系列錯招、昏招,這種認識失策存在于多個方面。澳大利亞沒有適應中國高速崛起帶來的國際格局和地區形勢變化。在此前,澳大利亞憑借自己的相對國力優勢,能夠趾高氣昂的干涉南太平洋地區事務,并且將該區域內數十個發展中國家及自治領視為自己的“后花園”。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澳大利亞用于國際發展和對外援助的財政支出被大幅度削減,澳大利亞與這些小國之間的關系大不如前。與此同時,中國在亞太區域內影響力的快速增長使得澳方產生了妒忌和疑慮心理,
戰神賽特娛樂城
南太平洋地區許多國家轉而投向中國。在他們眼里,中國進行國際經濟合作不謀求私利、不加設附加條件的做法比澳大利亞要好上太多,
17娛樂城
這一度加劇了澳方的“酸葡萄心理”。這種妒忌心理在澳大利亞國內的持續發酵,最終演變為部分群體的反華情緒。從國家發展和國際治理的角度,這種負面信號應該在內部被妥善處理,然而澳大利亞卻堂而皇之的將這種情緒注入到對華政策決策上,隨后演變出一系列亂象,這些現象凸顯的是澳方政府在認知失策背景下的無力和無能。
加入安全聯盟對澳大利亞不一定是好事
澳大利亞迷失于地緣迷霧中
莫里森政府沒有找到有效的協調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關系的辦法。從統計數據上看,1991年到2018年的28年之間,
QT老虎機推薦
澳大利亞國家經濟一直處于增長狀態,這得益于澳大利亞國內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中國經濟發展對整個亞太地區的拉動效應。然而,
娛樂城註冊送現金
作為一個人口稀少且領土廣闊甚至海岸線超長的島國,澳大利亞的不安全感幾乎是與生俱來的,這種地緣政治環境決定了澳大利亞必須依靠一個強大的外部同盟。要安全,就靠美國;要利益,需找中國;澳大利亞這種復雜糾結的心態使得其表現出又想與中國深度經濟合作,又想加強自己在“美利堅戰車”上席位的矛盾。澳防長達頓“保臺”的狂言,只不過是這種矛盾的又一次集中展現——澳大利亞對中國發展對其帶來的經濟利益笑臉相迎,卻又對中國發展而帶來的國家影響力上升而冷眼相向。
莫里森政府的政策已經讓很多“政界大佬”不滿
中美博弈加劇澳方“自我分裂”
中美之間的國家博弈的持續,讓澳大利亞對外政策的模糊性和分裂性均有所上升。在澳大利亞國內,僅僅是在對臺政策制定問題的觀點上,戰略界與學界、政府官方與利益集團、總理與高級幕僚之間都存在顯著差異。從歷史經驗上看,
百家樂賺錢
無法獨善其身的澳大利亞如果拋開美澳同盟重新發展與大陸方面的外交關系,可能會激起美澳關系和國家內政局勢的劇變;而如果一意孤行強化所謂“澳臺關系”,那么澳大利亞國內的利益群體將不會再支持現有政府,澳大利亞國家內政同樣會出現不利于當局的激變。看似張牙舞爪的莫里森當局實際上處于一個尷尬的“騎墻黨”位置,高居墻頭看山景喊喊口號還成,一旦選擇一邊“跳下去”,那就是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