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朝煌到蔡士勤,談1988年至1999年越級打怪的青棒投手

從高英傑到郭李建夫,談1988年之前越級打怪的青棒投手一文中,談到了1988年之前青棒剛升級的好手馬上就被徵召入中華隊的案例,而1988年以後至1996年開放職棒球員參加國際賽事之前,則是屬於「非開放年代」的另一個階段。 1988年至1999年由於中華職棒在1989年成立,這使得高中剛畢業的球員更加受到重視,進而提升了他們入選成棒國手的機率。 在這個世代裡,棒球呈倒金字塔發展,青棒隊伍僅有三、四支左右,好投手如鳳毛麟角。自郭李建夫之後,從1988年到1996年大概每年都會出現一名速球強投,這些特出之才自然成為了棒協徵召的重點球員。 這段期間,棒協以奧運組訓為目標,對中華培訓隊投入了大量資源,青棒應屆投手越級打怪的機會也因此增加許多。 林朝煌林朝煌在1988年羅德岱堡世青賽獲選明星球員最佳投手,當年畢業後馬上就被選為年底國際邀請賽的中華隊第二隊投手,擔綱前兩號主投。 1989年林朝煌參加古巴洲際盃和漢城亞洲盃,其中亞洲盃的臺日大戰即是他越級打怪的經典作。這場比賽下勾投手蔡明宏先發五局失一分,第六局林朝煌接手續投到底,最終以6:1擊敗由與田剛和野茂英雄主投的日本隊,而林朝煌也拿下勝投。影片來源:臺灣天眼。1:04:50,林朝煌登板。 往後兩年,林朝煌的球技稍顯停滯,1991年他選擇開刀根治肩膀習慣性脫臼的問題,到了1992年奧運將狀況調整至巔峰,為中華隊守下了郭李建夫之外的其他勝場。 話說當年他和郭李建夫是隊友最不願意面對的餵球投手,因為經常在練習中投出觸身球,郭李建夫還因此被隊友封為「郭李屠夫」,結果後來他們倆卻成為了中華隊奧運奪銀最重要的投手。 王傳家王傳家在羅德岱堡世青賽中,曾獲選1988年的MVP和1989年的最佳投手,儘管他的身材不高,但是優異的控球和球質很早就受到臺灣棒壇重視,因此高中畢業後隔年馬上入選了1990年加拿大世界盃。 不過王傳家進入成棒沒多久後,在某場小比賽中尚未熱身完全便登板投球,因而造成手臂受傷,所以當年他在加拿大世界盃僅上場投了三局,抵擋不住外國隊的打擊火力,被打出五支安打失掉三分。 他傷癒不久後,隔一年為了逃兵把身體養胖,因而棄投從打,只是卻在一次撲壘時重創肩膀,並且因此被迫離開了投手丘。 王傳家升上成棒後,投球始終未能調整到最佳狀態,不過卻在棄投從打後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這不禁讓人想像,如果他沒受傷且繼續當投手,條件不算上駟之材的王傳家,究竟能夠走到什麼程度呢? 黃文博黃文博是1988年澳洲IBA世青賽和1989年羅德岱堡世青賽的最佳投手獎得主,青棒時期無人能敵,很早就受到矚目,是第一位被喻為「郭泰源二世」的投手。 黃文博在高中三年期間皆擔任國家青棒隊主戰投手,很少有投手能夠像他這樣,往前推的話,大概只有郭建成和郭李建夫有此成就。1990年他一畢業馬上就入選了年底的會長盃,並且又於隔年入選亞洲盃。 只是黃文博在1991年服役操練時傷到脊椎,失去原有的全身協調性,所以在中華隊時期幾乎毫無貢獻,僅在無關勝負的情形上來負擔一些局數,他一直要到打職棒後才逐漸恢復身手。 鍾宇政鍾宇政是很特殊的例子,青棒時期便已入選成棒國家隊。當年俊國隊成立,找省立體專和新民商工建教合作,而鍾宇政、陳俊宏等高中好手也因此支援俊國成棒,所以鍾宇政等人基本上是跳過了青棒養成階段。 畢竟當年臺灣棒球發展多非學校教育的一環,而青棒第四隊的存在(如明德家商、宜寧中學、新民商工等),往往只是青棒三強(美和、華興、榮工)之外球員「寄讀」的地方,並且倘若金主撤走,球隊也會隨之解散。 鍾宇政高一就入選了國家青棒隊出戰羅德岱堡世青賽,並在高二時投入成棒賽。1991年成棒春季聯賽他為俊國拿下冠軍,同時獲最佳投手獎,創下最年輕的紀錄。 1991年5月的會長盃,中華隊選入鍾宇政、吳俊良以及剛畢業的張家豪,不過會長盃被定位為跟棒球開發中國家混打的比賽,並不算是一級賽事。 鍾宇政首次投入正式大賽是1991年巴塞隆納洲際盃,代表作是預賽迎戰日本隊,先發六局失四分吞敗。當他登板時,大會頻頻詢問此人資料,就連對手也感到驚訝。此次賽會他留下兩勝一敗的成績,雖然防禦率5.25偏高,不過穩健的球風和成熟的表現讓中華隊如獲至寶。 可惜的是,鍾宇政的身材不佳,發展空間受限,並且潛力似乎在青棒時期就已到達天花板。往後他還傳出腰傷,接下來在1992年奧運和1993年亞洲盃皆未能投出成績,最後一次代表國家出賽是1993世大運。 後來鍾宇政因為投球失憶癥而棄投從打,在合庫隊擔任游擊手,儘管最後以投手身分加入職棒試圖最後一搏,但不久後終究離開球場,轉而投入教職。影片來源:鍾宇政。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鍾宇政的投球身影。 吳俊良、蕭任汶、洪邦政這三位投手都是1992年畢業,尤其吳俊良和洪邦政(後改名洪琮証)從少棒開始便是宰制三級棒球的超級強投兼強打。吳俊良的特點是球速快,洪邦政則是球質重,至於蕭任汶屬於非典型強投,原本以捕手和三壘為主,但是平時餵球餵出心得,憑著精準的控球走上投手丘,具有不錯的球路、角度。 吳俊良在高二即入選1991年5月的韓國會長盃,1992年羅德岱堡世青賽對戰波多黎各更是差點投出完全比賽,接著升上成棒後,從1993亞洲盃開始即成為了中華隊的王牌投手。 1993年亞洲盃,教練團讓吳俊良避開日韓兩強,而他在預賽、決賽出戰澳洲時,分別以6:2和6:4兩度演出完投勝,為臺灣保住第三名。不過他預賽先發對戰中國隊卻連一局都投不完,幸好後來中華隊靠著老將羅國璋的關鍵安打進入延長賽,最終險勝中國隊免於吞下對戰首敗。 吳俊良在國家隊那些年可說是屢戰屢敗,始終投不贏一級強隊,畢竟1992年奧運銀牌解體後,新組成的國家隊太過年輕,而且吳俊良此時為了逃兵增肥而耽誤球技,所以缺乏國際賽代表作,比賽結果往往是「雖敗猶榮」。再說,那幾年球棒的材質大躍進,因此不利於各隊投手。 洪邦政是1992年IBA世青賽最佳投手,以擔任救援為主,曾創下13局0失分的紀錄。他在1993年亞洲盃入選中華隊,但是當時傳出肩傷,球速和控球受到影響,因此對韓國救援上場時完全無法招架。後來他因傷再也沒入選國家隊,沉寂了很久才又出現在職棒場上,可惜仍舊無法有所貢獻。 另外,蕭任汶剛升入文化大學時,跟洪邦政構成了勝利方程式,並且一同入選1993年亞洲盃。只是他的壓制力不足,因此接下來與洪邦政一樣再未入選過國家隊,不過投入職棒後卻是大放異彩。 謝富貴謝富貴(後改名謝承勳)於1993年自高中畢業,由於此時華興戰績不佳,所以連續三年都入選IBA世青賽。為何會有如此情形呢?這是因為當時保送升學需要國手冠軍資格,所以高中冠軍隊會優先挑選強度較低的羅德岱堡世青賽。 左投的謝富貴投球型態類似陳明德(陳明德同樣也是越級打怪的青棒投手,可參考此篇),球速不快但球路具有特殊角度,因此往往能夠在國際青棒賽大殺四方。 他在高中畢業後入選了1994年世界杯,首場登板就對多明尼加先發七局助球隊以5:0獲勝,然而其他比賽便乏善可陳,對付不了日韓等一級強隊。另外那幾年他因為腰傷且球速不夠,所以隔年後就未再入選國手,直到打職棒以後才又入選中華隊。 曹竣揚曹竣揚(後改名曹竣崵)自國小五年級入選軟式少棒明星隊後展開國手生涯,學生棒球之路順遂,並且也是該屆的巨星。1994年曹竣揚畢業後,隔年入選國家隊,被賦予了1995年亞洲盃搶奧運門票的重任。 他在1995年亞洲盃之前曾經歷練過第一屆太平洋運動會和福岡世界大學運動會,並且在太平洋運動會決賽對美國祭出15K以4:2收下勝利,

LEO娛樂城

而世大運則是以3:5敗給韓國和7:4戰勝義大利。 接著來到亞洲盃,曹竣揚在預賽先發抗韓,結果投不滿五局便招架不住,後來決賽面對韓國也曾上場救援,不過最終中華隊在預賽、決賽兩度敗給韓國收下第三名。 李芳華與柳裕展李芳華(曾使用李風華,後改名李桀郡)青棒時期的球速即可達到140km/h以上,在那個年代屬於佼佼者。側投的李芳華由於球速快且控球穩定,

娛樂城比較

所以升上文化大學後馬上就和曹竣揚聯手組成勝利方程式,並一同入選中華隊,擔任功能性的投手。 李芳華在1995年亞洲盃之前曾經歷練過第一屆泛太平洋運動會和福岡世大運,並在世大運取得對墨西哥的勝投。不過1995年底的洲際盃他曾創下難堪紀錄,

富遊娛樂城不出金

也就是先發主投巴西卻以4:5吞下臺灣對巴西的首敗。 後來他不再入選國家隊,多少是跟後起新秀輩出有關,畢竟在李芳華的後幾屆,臺灣青棒壇一口氣冒出了不少140km/h的速球投手,這也漸漸解決了成棒的投手荒。 至於柳裕展並無顯赫的三級棒球資歷,青棒是北體五專部。北體在職棒開打前招收不到條件好的保送生,教學的重點放在教練培育,而非選手養成,因此這裡出了許多優秀的基層教練,而北體一直到1991年與中信建教合作後才主動吸收好球員。 柳裕展在青棒時期球速達到140km/h,在人才短缺的年代,馬上就受到重視,屬於少數五專身份的青棒國手。 柳裕展跟李芳華一樣從羅德岱堡世青賽展開國手生涯,

at99娛樂城不出金

專二入選羅德岱堡國家隊,專三入選國家青棒第三隊。柳裕展在升上專四投入成棒後,馬上就入選了福岡世界大學運動會和1995年亞洲盃,不過他在國家隊第一隊始終未受到重用,曾在世大運對古巴先發以1:12慘敗。  許銘傑1994年中華培訓隊在各項賽事皆慘敗,為了備戰隔年亞洲盃爭奪奧運資格,中華隊易帥為徐生明,大幅調整投手陣容,入選的投手球速均可上看140km/h,年齡也更為年輕,其中還徵召了高三的許銘傑,而他也是繼高英傑和鍾宇政後,第三位以青棒現役球員身份入選國家隊並參加一級國際賽事的投手。 許銘傑從高一就是國家青棒隊主力,1993年IBA世青賽嶄露頭角,1994年1月第一屆澳洲亞青盃就已所向無敵,同年更是獲得羅德岱堡世青賽最佳投手獎。高三時他直接被徵召到中華培訓隊,也就不再參加青棒國手選拔。 許銘傑越級打怪的代表作是在1995年6月哥倫比亞的第一屆泛太平洋運動會,決賽時上陣以9:3打敗地主哥倫比亞,而更早之前他還曾在5月的古巴四國邀請賽中,面對古巴先發6.1局僅失一分,以5:2奪勝。 時間來到9月的亞洲盃臺韓殊死戰,許銘傑決賽銜命先發抗韓。中華隊在之前兩年出戰這支韓國隊原班人馬經常慘敗,這年預賽曹竣揚先發也以5:15輸球。不過許銘傑決賽卻是一路壓制韓國,前六局僅失兩分,直至第七局才被換下。雖然最終臺灣還是以5:6於延長賽落敗,但許銘傑表現不俗,再度寫下越級打怪的經典作。 蔡士勤羅德岱堡從1995年開始規定臺灣不得再組明星隊參賽,因此該年由南英代表參賽,並且依舊拿下冠軍,而蔡士勤獲得最佳投手,其雙胞胎兄弟蔡士凡則是榮獲打擊王兼MVP。 蔡士勤於1995年畢業後,旋即入選1995年古巴洲際盃,這也是他唯一參加過的大型國際賽事。這次賽會中,他初試啼聲以14:0封鎖西班牙,並且在最後一場對戰荷蘭擔任救援投手,以8:6收下救援勝。 綜觀蔡士勤的整個棒球歷程,

亞博娛樂城

他始終有不錯的技術條件,但是欠缺了重要的穩定性,所以儘管偶有驚人之舉,但還是無法讓人太過期待。倘若那個年代能像今日擁有更完善的訓練環境,或許他的能力將可更上一層樓。 以上即是中華隊在1988年至1996年徵召青棒剛升級的投手之案例。本文搭配上前篇文章從高英傑到郭李建夫,談1988年之前越級打怪的青棒投手,共同呈現出早期「非開放年代」年輕國手越級打怪的脈絡,其中不少人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力抗世界棒壇強權振奮國人。 至於1998年開放職棒球員參加國際比賽之後,國家隊選訓進入另一個世代,此時臺灣棒球生態由於高中畢業生的兵役制度改變、美日職棒挖角風潮興起等,

多寶老虎機

青棒投手越級打怪的情形與先前相比有了新的風貌,關於這部分將會不久後另行專文詳談! 延伸閱讀:從高英傑到郭李建夫,談1988年之前越級打怪的青棒投手封面來源:Youtube截圖想參與更多棒球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